閱讀,孩子生命中最自在的腳步

  • Posted on 2022-01-25 07:00:00
  • 親子園地
  • By 基隆市銘傳國中閱讀推動教師 林季儒

在成長的座標裡,在生命的縱橫中,能夠擁有一本好書同行是何其幸運的事。

在二十幾年寒暑更迭陪伴著孩子的日子裡,我一次又一次地看見閱讀在孩子身上展現了真真實實的力量。我永遠記得那個只會寫自己的名字、沉迷網路遊戲的孩子,在跟著全班一起閱讀後跟我說:「老師啊!我發現讀三國比打三國電玩更刺激耶!」當時那自信又明亮的眼神。我和這個孩子一起用三年應證了李嘉誠先生說的「閱讀可以改變命運」這句話,原本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只想打一輩子零工玩網路遊戲的孩子,現已驕傲地築夢踏實成為能保家衛民的軍警人員了。有閱讀存在,孩子挫折迷惘時就能夠擁有最堅定的羅盤;有閱讀相伴,孩子在百年孤寂中就能夠行踏最自在的腳步。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閱讀,是家長送給孩子們最珍貴的人生禮物。」

閱讀的第一步  家庭教育始於足下

大家都聽過小鴨子破殼後,會將第一眼看見的動物認為是媽媽這件事吧?這樣的行為在生物科學中稱為「印痕作用」(Imprinting)。小時候的味道最懷念、幼時的記憶最深刻、第一次學習的悸動最難忘--用印痕作用來建立孩子對於閱讀的美好印象是最適合不過的。因此當孩子們啟蒙教育開始時,家長餵給孩子的第一個學習經驗就應該是閱讀、交到孩子手上的第一個學習載具就應該是書本。

清代大儒劉蓉說的「學貴慎始」,也正是這個意思。我們都知道國中小是終身學習力奠基的最佳時期,因此在孩子開始打開知識殿堂的那一刻起,家長就應該讓孩子擁有閱讀這份禮物的鑰匙。在課堂中實作二十多年,我發現擁有閱讀力的孩子比同年齡層的孩子擁有更好的學習力,而這些都是在家庭教育與環境中日積月累、厚積薄發出來的。想要孩子贏在學習的起跑點,家長們可以從家庭閱讀情境布置(將每本書最有趣最精采的那一頁打開來放在家中的每個角落,效果非常好喔!)、日常與休閒親子共讀(家長做家事的時候孩子們朗讀、睡前空閒時換家長帶讀、親子接力提問閱讀……閱讀換位思考能激發孩子們天馬行空的創意、孩子們超愛的!!)。無論家長的閱讀創意是什麼,只要記得閱讀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讓孩子的生活與視野中隨時綻放著閱讀元素,就能讓孩子們在學習的起跑點中自然而然地愛上閱讀的芬芳。

閱讀的第二步  社會資源歡樂同行

學習的道路何其漫長,能夠贏在起跑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擁有贏在終點的續航力。

我們常說:「習慣培養樂趣,而樂趣建立能力。」在閱讀習慣的基礎之上,能夠「Input」厚植廣泛閱讀力的孩子,相對比同年齡層孩子有更優異的「Output」表徵能力(Representation )—無論是在五至七歲的「影像表徵」(iconic representation)或是青年期前後的「符號表徵」上(symbolic representation)(註1),在課綱中強調跨領域重生活的素養教育就奠基在這樣的基礎之中。如何從閱讀中形塑孩子的學習力、思辨力,厚植孩子的競爭力、續航力,一直都是目前教育現場最刻不容緩的議題。永續而多元的教育絕對不是單打獨鬥的,如何在家庭教育之外尋找「神隊友」,讓豐沛的學校與社會資源在孩子們的學習世界中注入更多創意,就是活化孩子們閱讀的第二步。

基隆已經是「學習型城市」的定位,我想基隆的親師生都應該非常有感,無論是校校設閱讀教師、廣置社區共讀站、區圖書館優化轉型、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計畫……尤其110年9月份熱烈登場的「台灣燈塔教育節」更是成功結合基隆在地學校與社會資源的最佳例子!在教育處與文化局的攜手合作下,學校、社區與各大資源中心幾乎每週都會有豐富精采的閱讀與學習活動,在基隆的每一個角落燦笑著招手歡迎每一個孩子的蒞臨。有閱讀活動、音樂戲劇、科學人文、探究踏查……家長和孩子只要擔心分身乏術、不用擔心學習冷場。這是多麼幸福的事情!所以在這樣的氛圍與情境下,期待著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偕手共襄盛舉、讓孩子們的成長之路每一步都充滿著閱讀的歡聲笑語。只因為我們都知道,建立在樂趣上的學習才是最燦爛豐沛與最有續航力的!

閱讀的第三步  成長足跡 一步一印

在孩子的成長中除了有光的燦爛,相對的也一定有影的幽暗。無論是起點還是終點,我認為透過閱讀給予孩子們能直接面對人生挫折的勇氣,遠比一切的輸贏更重要。在生命的美好中,夾雜著多少的挑戰與未知?在成長的探索裡,又滿布著多少的迷惘與恐懼?漸漸離開父母保護的孩子,常在成長過程中遭遇到自我認同、同儕關係、人生定位等方面的情緒壓力,長期的不安焦慮與負面情緒勢必會影響心理健康與人格發展。對此,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陳書梅教授指出:「適當的閱讀素材可以協助孩子面對同理情緒、理解舒緩情緒,進而找回內在的心理韌性與挫折復原力,提升挫折復原力商數(resilience quotient, RQ)及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 AQ)。」由此可見,閱讀不但可以舒緩孩子們的情緒壓力,更能夠培養在成長過程中自我修復負面情緒的能力。

書是孩子們無聲的貴人。當家長與老師無法陪伴的時候,孩子能夠透過深化與優化的閱讀同理書中角色來映照自己與他人。故事裡面的主角如何面對衝突與霸凌?那我可以怎麼做?書冊中提到的失落與沮喪,又能給自己怎麼樣的建議?在眾人智慧的熠熠照耀下,孩子們能一步一印從閱讀中學會梳理自己生命的困境,無畏挫折看見自己獨特的價值。能夠在自己未來的人生座標裡點亮前路,甚至能為身旁的陌生人燃亮溫暖,閱讀的美好和良善能讓孩子勇敢的捍衛自己,並且選擇了對世間萬事萬物溫柔相待。這就是我們希望透過閱讀傳達給孩子的智慧與素養。

二十幾年陪著孩子們在字裡行間茁長,至今我依然被孩子閱讀的真摯笑容深深感動。閱讀是孩子無聲的摯友、諄懇的良師,更是陪伴著孩子在成長的疾徐張弛間最可親可愛的選擇。蹞步千里,無論我們和孩子選擇閱讀的那一步都永遠不嫌遲。

「只要願意開始,您將會發現閱讀永遠是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那最自在悅耳的跫聲。」


   
註1:資料來源 表徵系統論/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https://reurl.cc/35Ga5R/2021

作者簡介
基隆市銘傳國中閱讀推動教師 林季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