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基隆・教師精進A-Plus,共啟社群成長

  • Posted on 2023-05-25 08:00:00
  • 基隆教育話題
  • By 教育處課程科國小課程督學羅健霖

壹、前言:

「基隆是個有愛的城巿」,這個城巿願景揭櫫在教育理想上,要教育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發展,而基隆整體教師專業成長是以精進計畫的推動架構出整體教育措施與行動,透過精進計畫的擘畫,使教師達成「專業增能、適性揚才」的具體推動之師生圖像。爰此,教育部精進計畫即扮演重要推手與資源,本市藉精進計畫規劃以教師增能為起點,戮力營造一個「以品德為基石、以學生為中心、以教育為實踐」,從積極(Active)、進步(Pregress)、耀眼(Luminous)、提昇(Upgrade)、適性(Suitable)五個核心價值著手,輔導團及其體系為重要的支持力量,從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跨領域課程研發、素養導向教學評量研習增能、推動到校輔導支持、三階回饋人才培育等等面向著手,使專業成長更符應在地化的需求,貼近本巿教師教學文化,形塑屬於「美好基隆、教育A-PLUS」的基隆教育願景。

基隆自然環境依山傍海,地形起伏平原少,幅員不大,巿區人口密度相對較高,但丘陵阻隔使本巿國中、國小規模有1/2是中小型學校居多,校與校之間距離不遠,學校編制不大,教師互動或動員較容易,教育預算因應資訊科技的教學需求支持教師專業成長,chromebook、Google classroom、「班班數位化計畫2.0」互動教學設備等等均相當到位,教師的科技應用能力、TPK數位科技應用職能,智慧教室升級等等,均穩定發展中。

近年在辦理研習現場觀察教師參與研習的情形與部分回饋,本巿教師對自我增能有所知覺,對於新課綱素養導向的認識與實踐,在精進計畫推動下,對於素養導向之探究性、統整性等課程設計的能力與掌握學習目標的能力,也都有相當的需求,本巿也已緊湊布局辦理各項「基優教師研習」、「素養導向奠基工作坊」,包括總綱、領綱、課程領導人、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彈性學習課程發展、課程評鑑、課程審查、探究實作、公開授課等主題的深化,或者對素養導向教學的課程設計及評鑑等,均已辦理相當多的精進研習,為提升專業知能,持續辦理教師專業實踐方案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輔導群教師增能與培訓、推動到校輔導支持、教專三階回饋人才、教專地方輔導群運作等。從學校面、教師面、輔導體系面等措施打下在地化教育基礎,也將持續以深化評估的技術追踪成效,這整體縣巿教育方針的延續,可以現有基礎上再加以通盤考量。特別是在鼓勵教師自發性地成立專業學習社群裡,本巿推動「校校有社群、師師入社群」的號召理念下,109-111學年度辦理國中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分為七大類(學習診斷與學力促進、公開授課(備觀議課)、彈性學習課程規劃、跨領域教學(協同教學)、素養導向教學設計、素養導向評量工具、其他(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議題)如圖1。

圖1:基隆市109-111學年度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統計圖

圖中備觀議比例增高,乃因為本巿推動公開課部分結合社群運作,學校教師已覺知意識到公開授課在課堂實踐最能促進與反思教學品質,此措施已成為本巿教師的教學日常。總的說來,本巿111學年度執行四大面向:深化素養導向教學、確保學生學習品質、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打造在地課程領導等,在教育環境從教育資源的建置與投入 (INPUT),教師的教學表現與學生的學力情形做為輸出(OUTPUT),發揮本巿精緻教育小而美精神,以計畫策動教師專成長已具有相當的教師動能。

新課綱自108學年度起逐年實施實施,有感於教學現場教師在總綱與領綱相關研習後,對新課綱精神的掌握乃至轉化至課堂,使每位教師皆能對於總綱及學校本位課程、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設計、教學策略與學習策略之導入、統整性探究課程及課程評鑑等主題,有更深入的理解,本巿即規劃「教師專業成長三年計畫」-素養導向教師奠基研習工作坊,並預計三年內(112學年度結束)的45小時課程如下圖,希冀達到國中小教師完訓之目標。

基隆市110-112學年度教師素養導向教學專業成長課程地圖
A、奠基基礎課程 (9小時) B、奠基回流課程 (6小時) C、教師教學知能系列課程 (30小時)
主題/課程名稱 主題/課程名稱 主題/課程名稱
1.總綱及學校本位課程概念與澄清
2.學校本位課程評鑑
3.素養導向學習評量規劃與實施
4.統整性探究課程
5.教學策略與學習策略之導入
6.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設計
1.學校本位課程評鑑之解析及實作
2.素養導向評量之設計及實作
3.統整性探究課程之解析及實作
4.素養導向課程設計實作-學習策略的觀點
5.素養導向課程設計實作-從教科書轉化的觀點
1.教師參與課程評鑑
2.教師參與課發會運作實務暨課程審查知能
3.素養導向彈性學習課程規劃設計與教學實踐
4.公開授課實務
5.多元評量規劃與實施
6.領域素養導向教學深化與有效教學
7.探究實作教學知能
8.資訊融入教學及資訊技能運用系列增能
9.會考試題解析與教學策略研擬
10.非專長授課教師增能
11.議題融入領域課程
12.智慧教育/雙語教育/ 閱讀教育專業知能

目前已辦理全巿國中小素養教學奠基課程工作坊多場,計已有近1000人次參加,目標達成率與計畫期程相符,實際參與人數的持續增加,使教師社群的運作對話內容更有具備素養導向教學「共同的對話基礎」。

未來本巿進行教師專業成長規劃時,可從不同需求層面建構多元專業發展。例如持續打造在地課程領導,落實學校課程組織運作;社群深化,由備觀議課類型提升至證據為本的行動研究式社群,由公開課間接形塑教師組織社群進行共備觀議課文化,增加教師同儕對話與合作頻率。

本府分析從四層面鼓勵學校社群規劃,諸如:

學力基層面:
以提升學力為前提,如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分組合作學習、學習共同體、補救教學、創意教學和精進教學等。

學校聯合層面:
以「跨校策略聯盟」相互合作支援,使教師有他山之石的教學效能。

領域互補層面:
各校同領域或跨領域方式來推展,以教育議題/專題及來成立社群,激盪火花。

運作延續層面:
以「長期」運作,規劃辦理課程領導人才培訓,涵括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撰寫、教學研究論文撰寫、成果評量與分析、教學方法與教材研發及其他創新教師成長規劃等。

思考本巿的教師動能,從「跨域」、「培力」、「社群」、「陪力」,構思112至114學年度為期三年的行動方案。在跨域與統整部分,基於對本巿教師個人有所增能,因應學習多元、策略多元、議題多元、知識多元等等跨領域與、統整能力本巿持續辦理素養導向之奠基工作坊、社群申請以及教師公開授課,推動教學「集體對話」,由現況的備觀議課社群類型提升至學業成就之證據為本的行動研究式社群,社群規劃更應聚焦於以學力表現為前提下,提升專業的方案進行備觀議課、資料分析、學習迷思問題等較為深入式的探究思考,按中央輔諮委員建議評估學校需求為三類型:課程發展「已穩定型」、「待支持型」、「待建構型」三類,配合縣巿成長計畫規劃入校陪伴、公開觀課媒合、鼓勵教師專業社群申請方面,進行相關說明會、社群領導人增能研習等,期使教師課程發展深入,社群樣態轉型。112學年度將先針對「待建構型」學校的教師精進發展提供必要的入校陪伴或輔導團的支援培力,以協助學校優先步上穩健的課綱發展腳步。

在陪力方面,為使精進計畫深入本巿教師教學實作,未來擘畫112至114學年度發展入校陪伴,循序漸進,從營造社群的對話,課諮小組委員及領域輔導員的諮詢、學校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暨校本課程協力同行、鼓勵學校教師參加諸如建構「學習者中心」的教師跨校社群等,以協助教師發現學生學習問題,增加實作進行增能,再輔以課程諮詢小組委員於到校進行訪視,協助第一線教師檢視自我教學狀況,教師與輔導群進行有效能的專業對話,以啟發對教學策略的洞見,使教師得到自我增能的機會持續精進,優化課程領導續航力。

綜合來說,從學校、學生、教師、家長以及新課綱之推動等面向,制定112學年度至114學年度三年期之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及課程品質整體推動計畫,並透過組織運作,包括縣市成長計劃、國教輔導團運作、課程諮詢小組(原地方輔導群)、以及教專教師等,擬定計畫目標與推動重點,以期建立本市教師專業成長體系,從校內外支持教師成長,實踐「美好基隆,教育A-Plus」之教育願景,成就每個港都孩子。

貳、精進計畫推動重點:

依據新課綱、精進計畫七大推動面向、並符應本市112年教育願景「A-PLUS」,評估背景與需求分析,規劃縣市層級、輔導團、學校層級三方實施之重點項目,訂定112學年度精進計畫規畫推動重點如下:

一、落實新課綱精神,培育在地課領導人才。

校內課程的長久運行需仰賴內部動力,由「人力」變「人才」的專業提升,由「培力」到「陪力」的能力展現, 112學年度持續深化素養教學,並重視「學習者中心」之概念本位及探究策略之教學知能,透過本巿奠基「基礎、回流」課程、課審專業成長工作坊、輔導團模組課程、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示例、線上教學模組、智慧教學(含科技教學工具使用、科技化評量)、有效教學、學習診斷…等,了解學校教師需求,並支持學校教師實踐新課綱主題,亦從輔導團系統性規劃專業成長工作坊,發展能協助現場教師的課程示例與教學模組,使教師學習有感,對新課綱素養導向教學、評量等有實踐的基礎力量,做出基礎貢獻。

二、精進科技教學,轉化教學策略。

疫後使全球生活型態大轉變,在新一波科技發展與工具的使用下,學生的學習在視覺發揮了重要的功能與比重。智慧學習成為顯學,特別是在近期AI、ChatGPT盛行,對教學產生衝擊,故「學習環境」的建構如「智慧化教室」、「反應學習者狀況」、「群體互動」、「虛擬網路學習環境」等即是應該整體規劃精進與轉化的實踐方針。「學習型式」科技使用下的「師生互動」則冀望因材施教與高互動性,這些都是校長及課程領導人該具備智慧「教育」與「教學」目標的課程專業。

三、厚實專業對話,擴展分享成果。

「規模化」就是將好的構想擴大其影響力,「教師社群」便是教育工作者最佳規模化的「支持性」搖籃。同儕專業共力支持,建立教學夥伴連結,社群運作也強化教學知能傳遞,跨域學習、探究實作、共備觀議課配對教師、社群運作夥伴成員、初任教師與薪傳教師、非專教師與國教輔團的夥伴連結等,將教師支持系統架構更多元,使教學工作不再像「孤狼式」、「原子式」的個人單打獨鬥。

四、証據為本反思,紮根學習成效。

證據本位(Evidence-based)採取研究可信賴數據,對於成就測驗較弱之學校,藉由課程評量的實作與示例將評量與學命題接軌,使學生在平時考試與評量時,皆能具備洞悉素養命題關鍵,也透過各輔導團團務研討、專家諮詢、示範教學、入校共備、巡迴輔導命題評量改進宣達等機制,對近年考題趨勢及待加強之核心能力提供各領域教師教學建議「以終為始」對評量學習剖析重點,策動教學改進,共同找出教學迷思所在。

112-114學年度精進計畫執行主軸,本市112年教育願景藍圖在以「美好基隆、教育A-Plus」的願景架構下,特別是與教師專業發展有關的「P」、Plus,構思發展主軸從課程領導人做起,在教學實踐面做到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包含4主軸12方案44個子計畫:優化課程領導續航力、奠定未來變革應變力、強化素養教學實踐力、提升學生多元學習力。

一、優化課程領導「續航力」

為培育縣市及學校課程領導人,落實學校課程組織運作,以建構課程與教學之發展、實踐、反思進而修正之循環歷程,精進課堂教學品質。課程領導在地化主要內涵包括縣市在地講師培訓、校內課程領導人培訓、課發會成員課審知能、社群領導人增能、建構新課綱教師專業成長課程(奠基課程)、建立多元社群發展模式,由教練教師、課程諮詢輔導小組、輔導團員等協力共做,建立學習社群的積極學習文化亦相對重要,以期整體發揮校內或在地課程領導力,由「培力」的校內專業專長教師養成,到能串連培力教師教練發展長期校內或跨群,確保教師能有效傳遞課堂經驗,並支持教學創新,能對校內或個人課程進行評估和改進,師師具備「陪力」,時時支持教師教學需要,讓114學年度的教學工作「專長在地化」、「應援立即化」能達標,使學校課程發展紮根且堅實。

二、奠定未來變革「應變力」

為達到新課綱成就每個學生之教育願景,轉化課綱內涵至課堂實踐,本巿之奠基課程工作坊使每位教師均能有最基本之戰力,再提升公開授課實質效能、校長及教師資訊知能、非專長授課教學知能等,思考從不同層面與對象均能實踐新課綱精神。對應SDGs 17項目標透過教學策略的研發,在意識上做根本上的改變,SDGs在教育上的實踐確保「有教無類、公平、高品質教育、終身學習」的永續經營。

疫情衝擊後的教育界迎來線上課程大幅增加,老師多元的顧問角色二者的變化。故對於112學年度起將提供線上教學技術優化的T-PACK教學科技應用的課程教練教師培訓工作,並規劃共備、入校陪伴等方針。新課程導入AI實作、幫助弱勢學生減少資訊落差、媒體平權與識讀、ChatGPT的應用等,學校思考以應用智慧教育資源,不論是THSD或是BYOD,後疫情時代強化科技使用與線上教學平台的運用,教師導學生自主探索,適性化學習,也是精進計畫著力的重點。

三、強化素養教學「實踐力」

藉新課綱的推動,落實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112學年度著重彈性課程教學實踐、部定課程概念本位的設計、校校探究實作方案等三面向,由工作坊、素養導向觀課規準研發與推廣、輔導團示例發展,帶領各校共備觀議課,以及優良教學示例甄選等,討論的素材皆由校內教師實踐活動中產出,以符合學校差異與在地課程特色,使每位教師在嫻熟自己的領域教學下,安心、放心、主動願意提升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

未來在13-114學年度將持續辦理教師研習規劃,包括學習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材編制等方面。可以參加相關的培訓課程、讀書會、研討會等,也可以透過網路、書籍等方式學習。反思與改進,在教學實踐中,經常反思的教學方法和效果。由同儕、學生或教專教師、課諮小組入校、輔導團等提供反饋,也可以公觀課中觀察其他教師的教學實踐,從中學習。113、114學年度持續蒐集創新教學方法,以工作坊開發新的教學活動和教學工具、參考網路上的資源,學習其他教師的經驗和方法,進行嘗試和實驗。鼓勵教師適應學生需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用學生問卷調查、小組討論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反饋和需求。在114學年度辦理深化評估培訓工作坊等,使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鑽研編制教案、設計課程、參與教學評估等不斷提高教學技能和經驗,提高教學效果。

四、提升學生多元「學習力」

新課綱以學生核心素養養成為標的,112學年度持續規劃以素養導向為教學實踐的奠基研習方針。本巿在112學年度先規劃「促進學習的評量」(AfL),就是命題改進、評量活動促進學生的學習,包括學力檢測、教育會考、科技化評量系統,引導學校聚焦學習事證的分析,促進教師依據學力表現、定期評量、公開觀課乃至素養導向教學調查情形,調整教學策略、運用差異化教學或學習診斷(學習扶助)等建立學力表現與教學策略之連結切入,從112學年度的評量增能工作坊、命題競賽示例,奠基系列研習、規準的研議等層面,使本巿教師們在112-114三年期間習得具有:擁有評量規劃與實施的系統觀點、評量技巧的專業、評量基規準的編制與使用等能力。

參、    112學年度精進計畫執行架構

精進計劃執行主軸與架構圖示意:

本巿112學年度精進計畫規劃符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精神與內涵,轉化中央課程教學政策、呼應本市教育整體發展,提供符合學校及教師所需之陪伴與支持。也欲藉由學力檢測、教育會考及學習扶助等客觀數據,透過輔導團引導及縣市成長計劃,分析試題及學生作答狀況,以整體提升學習成效。由輔導團示例發展、公開觀課、巡迴輔導等歷程,精進教師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專業知能,提升課程教學品質,同時發展課程教學領導人實務知能,強化並督導學校落實課程組織運作機制,提升學校課程計畫品質,共預計執行縣市成長計劃共有44件,由相對應的主軸項下與教師專業發展導向為主。

為深入瞭解各項子計畫方案執行之成效,透過深化成效評估引導教師專業成長能實踐於教學現場,未來透過本計畫(含縣市成長計劃、輔導團計畫、及地方輔導群),均實施「反應」層面的基本成效評估(如:參與者滿意度調查),並以問卷、線上google表單供參與子計畫之教師填寫,分析該計畫之成效。

由於精進計畫規模,該整體計畫成效評估策略即必需要重視,才能檢核是否有效,可從下列層面中檢視:

一、共通性:定期追蹤與輔導。

二、質性回饋:請參與研習人員就活動後提供心得與回饋建議。

三、輔導諮詢:各領域及議題輔導團以分區訪視方式進行到校輔導,並就實地觀察、訪談結果提供諮詢回饋。

四、在地課程領導:將透過今年課程領導人培訓,賦予各校課程領導人掌握教師社群、其他精進計畫等執行細節,並於培訓中安排對話,以提升執行成效。

五、到校訪視:結合督學室、課程科、課程諮詢小組(原地方輔導群)等訪視,到校瞭解各校課程與教學實施概況。

六、檢討會議:推動小組期中、期末檢討會議及各項子計畫業務推動檢討會議等,定期檢核執行成效。

七、精進計畫期中、期末輔導諮詢會議:透過期中、期末輔導諮詢會議,協助縣市政府輔導、諮詢,支持縣市政府解決困境。依照精進小組委員建議,作為下半年執行之改善依據。期末會議的整合性成效評估結果則做為下一年度續辦或擴大辦理之參考。

八、個別性:資料檢核與評量。

九、量化評估:依據研習場次、參與人數及研習活動相關問卷調查進行統計。

十、檔案紀錄:輔導團需定期紀錄巡迴輔導及輔導員專業成長歷程、檢討紀錄、有效教學研習活動執行等分項建檔。

肆、代結語:

總的說來,各縣巿在擘畫這縣巿的精進計畫均絞盡腦汁,按照縣巿教育條件與環境特色,配合教師文化與願景,在各個子計畫下,對校長及教師們的專業挹注經費。要帶動本巿教師專業成長引領前進,確實是件不易之事,但是「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教師的專業成長仍是大家相互扶持,共同促成,今年起重要的目標就是在4主軸12方案44子計畫的運作下,希望能促成本巿教師走出校園舒適圈,以校際之間的合作與入校陪伴,慢慢從陪力與培力中,建構在地的課程領導及個人專業,熱絡本巿的教師文化。

作者簡介
教育處課程科國小課程督學羅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