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上值得一過的國中生活-繁盛幸福進行曲

  • Posted on 2024-01-25 08:00:00
  • 親子園地
  • By 武崙國中陳政暉校長

你快樂嗎?你是樂觀的人嗎?你會主動關心小孩的心情嗎?你如何幫他走出難過或憂傷?身體健康仰賴正常作息與運動習慣,心理健康來自對生活的滿意程度,身心健康相輔相成。課業成就、情感、同儕及親子關係往往左右國中生的心情。我國10~24歲年輕人,經診斷患有心理健康問題(包含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等)之盛行率為超過一成;亦有數據顯示,台北市每年有自殺意念的學生,已從數百人飆升至1900多人,顯見青少年陷入心理議題的嚴重程度超乎想像。職是之故,教育部自110學年起健康促進學校正式納入正向心理的議題,倡導情緒調節、正向態度、幸福感與樂觀之重要性,期透過相關課程與活動,培養學生正確壓力調適的方法與態度,促進心理健康。

 

美國獨立宣言指出,追求幸福是三大不可剝奪的權利之一。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教育2030》主張,應致力於促進學習者全面發展,以塑造個人與集體的幸福。亞里斯多德認為幸福是天賦得以充分發展(well-functioning)。正向心理學之父賽里格曼認為樂觀是可以學習的,有好的情緒學習成效自然好。洪蘭在《真實的快樂》的中提到,快樂是一種智慧的選擇,真實的快樂來自長處與美德的發揮。綜上所述,能勝任生活與學習的任務,發展優勢進而獲得成就,隨時保有好情緒,實踐利他美德,就是正向心理的主要內涵。追尋人生的幸福安適(well-being),不僅是實現人性(human nature),更是世界趨勢;以長遠而言,人一生可視為在各層面追求幸福感體驗的歷程。

教育部以「五正四樂」作為正向心理健康促進的整合模式,五正是指正向情緒、正向參與、正向關係、正向意義及正向成就,四樂包括樂動、樂活、樂食、樂眠。武崙國中率先推動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計畫,初始先闡述理念,向親師生倡導正向心理的重要性與急迫性,接續以學校所發展之正向思考聯絡簿作為訓練教材,進行每週1-2次的正向訓練。經過2個月後,發現學生的正向心理健康及五正效能有顯著提升,結果呼應賽里格曼的主張,樂觀是可以學習的。此外,112學年度起推動學生在校運動計畫,透過獎勵、公開表揚、班級經營等機制,提高學生每週運動量,以期達到身心均衡發展。

研究指出高回應、高要求的家庭,對青少年的情緒發展、自我認識、人際關係、學習動機及成就皆有正面影響。高回應是指有效的溝通,父母必須深刻理解小孩,如同冰山理論,行為只是水面上的一小塊冰,我們更應去察覺行為背後的動機、期待或需求。例如,小孩說謊背後或許隱藏著想要達到父母或師長期待的動機。親子雙方都應培養這樣的覺察力。觀察一下,你小孩能否常跟人眼神交會,還是閃避你的目光?臉上常有笑容,還是緊鎖眉頭?走起路來是身姿挺拔、儀容清爽整潔,還是像洩氣的氣球無精打采?如果屬於後者,應該是心裡有事而影響外在。此外,如果小孩常主動找你聊天,談起事情時充滿期待,即使遇到困難,也能說出方法對策,代表他當下的心理健康程度較高。

我們都知道國中生的身心變化大,且總被作業、考試壓得喘不過氣,再加上數位科技發展與便利,學生所面臨的議題比過去更為複雜,父母在孩童時被教養的經驗未必適用。我們深信人都有向上與向善的力量,沒有孩子會故意把事情搞砸、考試考壞。同時也必須認知人性的一面,需要被肯定、被重視、被鼓勵…,當然也會趨吉避凶、避重就輕、想要偷懶…。因此,在教養過程中,父母要先認清自己的弱點、安定情緒後,再試著同理接納小孩的情緒,最後才是待處理的問題。大人不會因為小孩一出生就自動轉成熟,對小孩示弱也不會失了面子,反而拉近彼此關係。教養是雙方相互影響微調的過程,在邊做邊學中一起成長。父母要能持續吸收新知或學習,創造新鮮的對話,避免親子之間只剩下課業或是對成績的要求。

正向心理主要強化學生的幸福感,包含對過去感到滿意知足,在當下知覺安適快樂,對未來保持積極樂觀。平時養成規律作息及充足運動習慣,並進一步培養樂觀心態。賽里格曼所提出的「習得性樂觀」(learned optimism),主張能對挫折免疫的關鍵在信念與心態,因此,挫折當前的自我對話,要將困境認定為這是「一時性的」、「能被改變的」,而非否定自己。就如同《心態致勝》成長型思維的觀點,只要努力就會帶來往正面改變的契機。最後,摘錄網路上一首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時區裡用自己的速度奔跑。歐巴馬55歲退休、拜登70歲開始當總統,沒有誰領先、沒有誰落後,不用羨慕或是模仿,在你命運為你安排的時區內,一切都準時。用陪伴與支持,欣賞每個獨一無二的成長。

 

作者簡介
武崙國中陳政暉校長